訪客人數

★尚恩.黃–海邊營火說故事★ 劉墉好文回應
可能是一或多人的圖像

{親子關係系列}
每次讀「顏氏家訓」裡的「父子之嚴,不可以狎」、「喜聞君子之遠其子」、「君子之不親教其子」,我都想:

上一代不是不愛我們,只是受了父親威權社會的影響,用「管」的方式教,而不用「愛」的方式教;結果建立了父親的權威,卻忽略了「自然」的親情。

我常常對朋友說:

如果我們希望未來子女的孝敬,不是因為怕我們,而是因為愛我們。

就讓我們今天開始愛他們,不扮演權威,不訴諸情緒,不耽於溺愛,而是採取合理的「愛的教育」。

-摘錄自 劉墉 「把握我們有限的今生」

……………………………


尚恩黃回應:

常常聽到有人抱怨「父母好像把我做得好的事視為理所當然,卻不斷地挑剔哪裡做不好」、「我覺得父母好像不在乎我的感受,只在乎他們的面子」

主流思想或主流文化的影響力非常巨大,往往會成為我們的價值依據,當然也夠禁錮著心靈,把它當成唯一準則。

傳統的父母會把「管教」當成了「愛」的方式,或是「管教」才是盡了父母的「責任」。

往往做為人子的我們都要經過不斷的「解碼」或詮釋才能發現那是父母表達愛的方式!

如果不經過解碼,很容易覺得父母不愛我們。在心靈上「愛與隸屬」的需求就得不到滿足,成為「缺愛的人」。

家人之間本應「自然的相處」,但「管教」的相處,除了造成了冷場,也讓孩子越來越遠離。

所以讓我們開始思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究竟有沒有道理吧!

究竟你想和孩子保持自然平等的關係,或是「上對下」的關係?這個問題就留給各位來思考。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智卿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