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人數

★尚恩.黃–海邊營火說故事~孩子為何不和父母說話了?★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和大家坐著

前幾週受邀至旗山農工演講網路成癮的議題
講題是「一級玩家啟示錄」
在準備的過程當中才發現網路社交軟體的設計,或是手遊當中的設計,充滿了令人成癮的元素
所以網路成癮很多時候不是孩子故意的,而是邪惡的軟體設計讓人無法自拔
所以現在我也大大減少上網時間,生活品質果然得以提昇
…..
However,然而,這不是我今天想聊的主題
我在演講的過程當中提到和孩子培養優質的談話時光來轉移成癮的習慣
突然想到,很多家長會說:「我的孩子不喜歡和我們相處」或「我的孩子不愛和我們說話」
所以這些家長對於要創造一個優質的相處時光感到挫折
思考這個問題時
我所想到的是:「孩子是從什麼時候不和父母說話?」、「為什麼他們慢慢長大後就不和父母說話了?」
在劉墉的書中提到:「上一代不是不愛我們,只是受了父權社會的影響,用『管』的方式教,而不是用『愛』的方式教;結果只是建立了父親的權威,卻忽略了『自然』的親情。」
這本書在民國84年5月出版,現今109年11月,是25年前的書呀!用來描述現今的親子議題卻依然適切。
我發現很多孩子是從小五、小六之後,或是國中之後,就開始不和父母說話了。
除了這個階段孩子的主要的重心是學習獨立,或是建立家庭以外的社交生活
另一個影響孩子不和父母說話的原因是:「父母管太多了!」
在台灣的教育體制下藏著大家都覺得合理但個人覺得不合理的價值觀
那就是「分數主義、成績至上」
很多家長會在這個時候開始軟硬兼施地希望拉高孩子的成績
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大部分都在討論成績
甚至,家族聚會時,談論的都是誰考上什麼學校,誰的成績一直如何如何
好像,「孩子面對競爭的心理壓力」、「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係如何」、「孩子的生活快不快樂」、「我們下週該去哪裡玩」變得一點都不重要了
如果和父母之間的話題只有成績,或是如何提高成績,如何才能提昇名次。考不好就會被叨唸
更何況,父母的叨唸變成一種習慣後
會延伸成每件事都能挑剔:「衣服為何不收好?」、「為什麼要睡過頭?」、「為什麼手機要滑那麼久?」、「為什麼都不看書?」、「為什麼都不想想未來要做什麼?」
試問:有誰會喜歡這樣的相處模式?
手機上網是一種心靈撤退空間
在網路世界才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
對於現實越不滿足的人,越容易網路成癮
所以孩子會網路成癮,有時候反映的是親子關係的問題
在旗山農工的演講中,我建議父母:
想找回和孩子的談話時光,就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
你會和朋友去喝一杯咖啡,就和孩子去喝一杯咖啡
你會和朋友一起去旅遊,就帶孩子去旅遊
你會和朋友開玩笑,就和孩子開玩笑
你會關心朋友的心理和健康狀況,就關心孩子的心理和健康狀況
我相信孩子都是愛父母的,都渴望能從父母身上得到關心和肯定
只要能用「自然」與「愛」的方式來和孩子相處
而不只是用「管教」的方式和孩子相處
我相信開啟話匣子一定不困難!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智卿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