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客人數

《微光暖暖真心話─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圖像裡可能有樹、戶外和大自然

與我諮商的來談者中,有部分是因著「關係的困擾」而來,
親子、夫妻、婆媳、朋友...,
都不是因為討厭對方而困擾,
而是因為在乎彼此、關心、期待...等,
明明說出的話是希望對方好,
卻無法將善意順利傳遞,反而讓彼此都備感壓力,
往往讓關係處在衝突、不愉快的情緒中。
包含我自己的成長過程也不乏這樣的經驗─
總是在衝突當下有些情緒性的字眼,冷靜後卻懊悔不已,
明明我所希望的是跟對方好好說話、好好相處...,
但是該怎麼做?
最近在讀一本書《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這是賴佩霞老師學習「非暴力溝通」多年所整理出的溝通指南。
裡面彙整了「好好說話」的四大步驟:
一、觀察(Observations):不帶個人偏見與評價的將自己所觀察到的事實客觀陳述。
二、感受(Feelings):描述自己當下真正的感受。
三、需要(Needs):覺察自己未被滿足的需要,看清自己在乎的是什麼。
四、提出請求(Requests):具體的將自己的需要告訴對方。
反思我個人的經驗,在交往初期與另一半的溝通有時候是費力的,
因為兩人彼此對於內在感受與表達方式有很大的差異,
很多時候我很在意的事情,對方卻無法理解我為何會有這麼大的情緒反應。
舉例來說, 我比較喜歡預先知道彼此的行程,
這與我習慣按部就班的個性有關,
但常常對方不管是要來台南、或是回他父母家,
都已經是在火車或高鐵上了我才知道。
這在一開始總是會讓我很不愉快,
我會說:「你怎麼每次都不講你要幹嘛?」
這其實是帶有評價與以偏概全的觀察,
因為對方並非任何事都不講或會無預警失聯的人,
或許我可以更客觀的描述我的觀察:
「你上次要回家的時候,沒有提前跟我說,這次我打給你才知道你已經在火車上。當你在做決定時你沒有讓我知道。」

再來是覺察自己當下的感受,
上述例子中我第一層的感受、也是最強烈的是「生氣」,
我氣對方不主動提前讓我知道他的行程,
我沒有受到他的邀請、參與他的規劃;
但生氣下一層的情緒是「焦慮」,
例如我臨時知道他休假要回來找我,這並非在我預定的規劃中,
引發了我對於預期以外事物的焦慮感受;
而更深一層的感受是「懊惱」、「珍惜」─
因彼此的工作與作息時間錯開,
有一個完整的相處時間對我們而言是很難得的,
當我當天才知道他休假時,我可能早已排定工作也無法臨時取消,
若我能提早知道我就能把那天空下來,好好的與對方相處。
人的感受、情緒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很複雜、很多元,
可以像洋蔥樣一層一層剝開,若不深入去覺察、探索,
我也難以發現,原來最深層的情緒其實源自於
「想好好珍惜跟重要他人的相處時光」。
覺察自己情緒後,再來是如實的表達,這在溝通中也是一大挑戰。
我以前會賭氣的說:「以後我要去哪、有什麼安排我也都不會跟你說。」
我甚至會說:「反正我們各過各的就好!」
不曉得大家是否有發現,上述完全沒有提到情緒字眼,
但卻讓人感受到滿滿的負面情緒,
這樣的表達方式帶有攻擊性,
在情緒驅使下想讓對方也嚐嚐那種不愉快的滋味。
或許在我覺察到自己的感受後,可以試著讓對方知道:
「你沒有事前告訴我你的安排,我覺得很生氣」、
「我之前跟你說過我會在意,你這次還是這麼做,我有種不受尊重的感覺。」、
「因為這樣我沒辦法事先將工作排開,我們難得有相處的時間,我覺得很可惜。」
覺察情緒後再來是發現自己「內在的渴望」,
在這個經驗中,我意識到自己的需求是「參與」─
我希望他在思考過程中想到我,他的生活、規劃是有把我放在其中的;
另一個需求是「歸屬感」─我希望珍惜每一個與相愛的人互相陪伴的時光。
書中提到,我們往往將自己的憤怒歸咎在對方的行為,
但真正的原因是自己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在我們教育過程中並未被鼓勵說出自己的渴望,
要說出自己內在的需要,其實需要勇氣,也需要練習。
我現在還是有說不出口的話,我會嘗試著用訊息的方式讓對方知道,
說出對他的重視、說出自己的焦慮...
相信對方會慢慢理解、也發現自己的用心與善意。
前面三個階段都是為了讓對方知道,我現在內在的狀態,
接下來溝通的第四步驟是說出請求,
這裡的請求並非命令或建議對方要完全配合自己的需求來做事,
而是讓對方知道:
我內心發生了什麼,我願意將我的感受、需求分享給你知道,
怎麼做會讓我感受好一些,
然後用請求的方式,邀請對方跟我一起參與這個改善方法。
最後,補充一個書裡面重要的提醒:好好說話,也好好聽對方說話。
後來我有機會時,表達了對另一半工作的好奇,
才發現另一半在規劃行程上的難處─
因為工作性質與我不同,他有時候要到當天才會知道是否可以排休,
加上我們工作與作息時間的不同,實在很難第一時間就與我聯繫。
對他的處境有更多的理解後,我很自然地能平靜的面對這件事情,
好好地討論怎麼做能讓彼此都能夠接受。
在這些內在整理與溝通的過程中,
這件原本讓我很在意、有負面情緒的事,
反而讓我更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在關係中也能更柔軟的去面對問題。
書裡面很細膩的去談上述四個步驟的內涵,以及對關係所帶來的影響,
其實我深受觸動的是想要好好說話背後的善意,
儘管我們在與親近的人互動時,
難免會有情緒干擾著我們的態度或說話方式,
但這本書不斷的在提醒我們─
別忘了我們都有愛,溝通是我們傳遞愛的橋梁。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韋蓁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