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旅行青蛙】York爸的心理旅程~黃敬傑 諮商心理師

最近一款名為「旅行青蛙」的日文手機遊戲爆紅起來,
突然間我臉書版面天天都有朋友們曬出自己「蛙兒子」的旅遊照片。
遊戲內容很簡單,主角是一隻有著耍酷臉的小青蛙,玩家只要幫他準備好旅行的物品,
他就會自己離家去旅行。無法預期小青蛙何時會回家,但是旅途中他隨時會寄照片回來,
回家後也會帶回日本各地的名產。
一開始我也很納悶,這個簡單甚至有點無聊的遊戲,怎麼會對許多人的胃口,
下載試玩後才發現確實有其好玩之處。
遊戲過程中主人玩家大多時間處於等待與期待的狀態,
等待著青蛙回家,也期待著青蛙能寄回好看的照片,帶回豐富的紀念品。
雖然等待的時間很長,但青蛙總會回家而且能滿足主人的期待,
因此玩家們並不會因為等待許久就放棄遊戲,反而等越久會越好奇小青蛙能帶回哪些好東西。
遊戲中青蛙和主人的互動也有別於其他主流遊戲,
大多數角色類遊戲中的人物都是完全受控於主人玩家,
但小青蛙卻是一個自主性很高的遊戲角色。除了自己決定何時出門、回家之外,
就算回到家也只是做自己的事。不論是在家吃飯、看書、寫信,都由青蛙自己決定,也不會和主人有任何互動,主人只能像個觀察者般在一旁看著。
這種低干涉度的互動關係反而讓玩家可以很輕鬆的進行遊戲,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操作遊戲,也不用被遊戲進度或任務綁住,可以說遊戲角色的自主性高了,玩家的自由度也高了,可以吸引忙碌的族群只要花少少時間就能玩這款遊戲。
因為許多玩家都以青蛙的爸媽自稱,若是將玩家與旅蛙的互動對照現實生活中的親子關係也頗為有趣。主流遊戲的玩家必須汲汲營營操控遊戲角色成長茁壯,
並且有權決定角色的成長方向,就像是凡事都幫孩子做好決定的家長,
要求孩子循著自己設定好的路線前進,也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思維。
這樣的親子關係容易處於緊繃對立的狀態,孩子也可能演變成生涯發展與自身興趣不符的狀況。
旅蛙遊戲的互動是主人幫青蛙把行囊準備好,讓青蛙在旅途上有足夠的糧食與道具,
至於去哪裡、何時行動都由青蛙自己決定。這就像是父母親提供足夠的家庭資源,
鼓勵孩子自行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孩子對於自己的生涯發展有全然的決定權,
這樣的親子互動也是我自己比較屬意的。
曾有人問我,身為家長最擔心孩子長大以後遇到什麼問題,
其中一個我最不想遇到的狀況,就是孩子長大後不了解自己的興趣,
不清楚自己能做什麼,對自己的未來缺乏目標。
如果我們期待的是孩子能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
或許師法一下我們和旅蛙間的互動特質會是一個有利的促進因子。
如果能進一步和孩子在對等、開放的氣氛中促膝討論彼此間的互動模式,
相信會更有機會在家長期待與孩子自我認同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點。
文章寫到這裡,我的青蛙剛好回家了。噢,他今天自己去海邊看燈塔呢!
真是個獨立、有行動力的小傢伙!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敬傑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