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心理師分享心觀點~「非暴力溝通」 》黃敬傑諮商心理師



台灣從去年九合一大選後,許多人開始熱衷討論明年的總統大選。
再加上近期的香港反送中抗爭、凱道反紅媒集會等事件,
讓台灣民眾的政治熱度更是直線上升。

無論你喜歡的是藍綠或白,大家在台灣都有表達自己政治偏好以及言論的自由。
而在評議政治的對話中,許多人會嘗試去「說服」不同看法的人,
期待能「同化」對方的政治立場。

然而,每個人在政治光譜上的偏好,大多與個人的特質、價值觀甚至人生經歷有密切相關。
試圖去扭轉他人的政治偏好,其難度不亞於改變他人的特質與價值觀。
當然,他人想扭轉政治立場堅定的你,也不會是件容易的事。

也因此即便是親如家人,一旦雙方政治色彩不同,
往往在談論政治議題時容易擦槍走火甚至引爆衝突。
容易引發衝突的狀況包括堅持己見、貶抑他人,
例如「我支持的對象才是領導國家的唯一正解」、
「你支持的對象其心可議、其罪當誅」,
甚至轉化為人身攻擊例如「支持OO的都是XX
」。

其實,無論你我的政治色彩為何,每個熱衷於政治議題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目標,
就是讓我們的國家、社稷變得更好,只是每個人認為如何讓台灣變好的路徑,
與各自信賴人選不盡相同(當然,如果對方的目標是以犧牲我國來提升他國利益的話,就不在可溝通範圍之內了)。

因此,底下所分享的「非暴力溝通」法則我相當推薦,它很適合使用在有共同目標,
但立場與看法不同的雙方對話中。
在非暴力溝通法則下,雙方可充分闡述自己的想法與見解,
分享各自在生活中所經歷與看到的客觀事實。
特別的是不採用「我的價值觀」去評價批判對方的論述,
雙方才有機會充分理解對方是秉持著什麼,來堅信與我不同的立場。

我想,沒有任何一位公民能保證自己所偏好的人選若上位後,
真的能帶領整個國家社稷向上提升(最近可能有許多高雄朋友心有戚戚焉~)。
但在非暴力溝通的法則下,會讓我們更有機會從對方截然不同的觀點中,
掃除自身因為選擇性相信政治口號所帶來的盲點,
也更有機會選出真正的賢能,淘汰虛假的草包!


文字來源: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敬傑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