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層層》~心理師迴響 黃敬傑諮商心理師

未提供相片說明。
《層層》
家裡有一面牆,本來上面有一張畫紙,讓孩子塗鴉,
幾個筆畫歧岔出去之後,整面牆蔓生得繽紛雜駁,孩子後來再貼上花花綠綠的貼紙。
我已經忘記那牆本來的面貌,每次看到便心煩意亂,眼神趕緊飄走。
丈夫為此指責最初貼上畫紙的我,叫我清乾淨,我總是應諾,卻立刻被別的事勾走。
只要越拖延不做,他會記得越深刻。
反正在他眼裡,我什麼事都做不好,很多事都拖著不做。
我走進家庭後,身體就被家吞了,頸項腰線、大腿小腿融陷進每個角落,我也是一面逐漸汙濁,永遠無法恢復清潔的牆。
牆面第一層是我增厚的脂肪,生完孩子之後,過往清瘦端莊的少女被急需滋補的我大口吞掉。
我坐下的時候肚子一環一環架疊起來,仍撐不住駝垮的背。
就算不再需要抱孩子,我的背擴成一對賁張的翅膀,力量在束管裡竄流。
我的下半身自從生產時瘋狂使力,腿下的基地大幅擴建,延展出廣大的屋頂,
立柱更加龐碩,整體結構非常穩固。每次行走,
下半身有如密林,風吹不過去,大腿彼此摩擦,常破皮或生熱疹。
我的年紀全夾到肉裡去,我變成一個失去年紀的「媽媽」。
沒人在意我的體重,為了填滿母親寬柔的輪廓,盛裝更多責任,我吹脹輕薄的自己。
我面前所有的眼睛都慢慢退後,順其自然且包容地將我看成一個完整的母親。
第二層是我皮膚上黏附的汗漬與飛塵、各種掩蓋不住的異味。
下班之後,先騎機車去領錢、買菜,偶爾買奶粉尿布,再去保母家接孩子,
也順帶用全身打包了下班車潮洶湧的煙塵,被無數支排氣管燒出焦臭味,成為一顆再擦不白淨的黑炭。
回到家,即使撥空洗了澡,孩子在保母家沒睡飽,一直討抱,我只得抱她煮飯,
火爐和孩子同時烘烤,我蘸上黏膩的油煙,再刷上一層瑩亮的汗光,又濕又臭。
第三層是整個家,我被髒亂的家緊緊包裹。家像是即使仔細收摺好,仍會被輕易弄亂的衣物。
我下班之後忙著煮飯,趁空檔吸塵、擦地,收好孩子弄亂的玩具。
孩子如果又跑去玩,玩具立刻被他喚醒,一起跳到地面上圍圈舞踊。只要開電扇,或有人走動,
躲藏的灰塵從各處爬竄出來,黏附在來回走踏的腳底板上,再飄散幾根長而軟的髮絲,
剛擦亮的地面立刻還原成蟲菌的原始宜居地。除非家完全密閉,無開縫,無有人出入,
否則我再怎麼打扮都是一副邋遢的模樣。
第四層是孩子,和孩子一起回家之後,我陪他堆積木,一直和他說話,安撫幾次哭泣,
抱著又放下幾次,解決他各種臨時需求,希望他安靜坐著,但他仍不停冒出混濁的雜音。
有時突然排便,我停下手邊所有家務,趕緊到廁所沖洗。我一直讓他恢復乾淨,弭除噪音,他卻像一枚燃放的火藥不斷炸開。
我身上層層疊疊染上不同汙漬,再也無法被一眼看透。丈夫以為我變得非常厚實堅硬,
不再輕柔地捧著我,可以不帶情感地朝我拋射充滿尖刺的話語,任我摔落,滾到幽暗結網的角落。
他以為我的感受已被裹覆在身體深處,再也透不出來。
我始終把臉朝向正在做的家事,背對他,沒空流淚,連汗水也流在衣料的裡層。
所以丈夫每天回到家之後,就氣沖沖地問:「為什麼什麼事都沒有做,飯沒煮好、沒收整家裡、孩子髒亂,那面牆還是這麼髒,和我出門時一模一樣。」
我想刮除體外重重敷抹的汙垢,最好漸漸變得透明,讓他看見最裡面的我做了什麼,然後徹底消失。
讓我脫下的那幾層寄生物轉而包覆在他身上,換他在這家裡生活得喘不過氣。
摘自《雲端的丈夫 沈信宏著/寶瓶文化發行》
=======================
【心理師迴響 - 黃敬傑 心理師】
這篇深刻描寫母親/妻子心聲的好文,是我太太在今天母親節早晨分享給我看的。
看完這篇文章,我想起當我們第一胎出生後,我繼續工作,老婆則請育嬰假在家帶小孩。
有天我下班回到家,老婆正在哄孩子睡覺,家中散落著幾支用過的奶瓶,還有不少待清洗的衣物。
於是我把奶瓶洗好丟進消毒鍋烘乾,也將衣物丟進洗衣機,然後順口跟老婆說:「我幫妳把奶瓶洗好了,衣服也丟進洗衣機了,等下我再去幫妳晾衣服。」
沒想到老婆聽了我這句話後,突然像洩了氣的皮球,語帶怨懟的對我說:「什麼叫做『幫』我?你認為這些事都是我該做的嗎?這些事應該是我們要一起分擔,只是你不做我就得做,你懂嗎?」
老婆的話讓我瞬間警醒,她說的一點也沒錯,我們都是新手父母,沒有人天生就懂得如何養育小孩,
也沒有哪位媽媽是天生自帶育兒技能,每個人都是在成為父母後才開始學習怎樣當爸爸媽媽。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兩個都是上班族,她選擇請育嬰假在家帶小孩,
是因為她比我更主動、更有勇氣的承接了育兒任務,並不代表從此之後育兒大小事都是她一個人的責任。
身為丈夫/爸爸的我,如果因為太太請長假在家,心裡就認為育兒任務與我無關,
我分擔家事是額外的幫忙,這樣的心態確實會在太太心中成為不可承受之重。
老婆說這篇文章很深刻的描述了每個女性晉身為妻子/母親後的生活日常,讓她有種心聲一吐為快的感動。
「為母則強」這句話,對其他人來說也許是一句耳熟能詳的成語,唯有親自成為母親後,
才知道這份剛強需要花費多大的人生代價去維持。
當身為丈夫/兒子/女兒的我們,除了精心規劃在母親節這天給太太/媽媽祝福和驚喜之外,
若是能在其餘的364天,從心理與行動上更體諒母親為家庭的付出,
由衷分擔媽媽的辛勞,減輕媽媽身上沈重的「層層」負擔,相信這才是每位媽媽在母親節這天最大的心願。
文字來源: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敬傑諮商心理師
母親節快
為母則
媽媽您辛苦
圖片來源:http://www.people.com.cn/…/2017…/87/1385747115142727047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