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小惡魔&小天使」】~York爸的心理旅程 黃敬傑諮商心理師




上週末我家兒子感染了A型流感。比起普通感冒,流感的症狀來得又急又兇,
讓我們在照顧上頗耗心力。即便在照顧過程中已盡力做好消毒與防護工作,
但我們夫妻倆仍不敵流感的高傳染力也跟著中鏢,就這樣度過了人仰馬翻的一週。


回顧這一週在身心俱疲的狀態下照顧孩子,讓我的耐心明顯下降,
時常處於煩躁的心情中與孩子互動。
以往面對孩子的哭鬧,我大多會先安撫之後再等待他自己排解情緒。
但這幾天我自己的狀態不佳,在安撫無用之後也容易跟著生氣,
忍不住對孩子大聲吼起來。


幾次吼下來其實於事無補,孩子只會哭鬧得更厲害、更久,
顯示這僅能宣洩我一時的不耐與生氣,到頭來還是得先整理好自己的情緒,
再來處理孩子的問題。某次在冷靜自己心緒的過程中,
讓我想到以前在親子主題講座之中,我常和家長們分享的一個「小惡魔理論」,
頗為呼應當時的狀況。


這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Wolf所提出,他認為每個人心中都存在著「嬰兒自我」。嬰兒自我完全依循本能的需求,餓了馬上就要吃、渴了馬上就要喝,
完全不能忍耐與等待。當孩子的需求未能滿足時,
嬰兒自我會呈現「小惡魔狀態」,表現毫無道理的吵鬧及要求,
完全無視於當下情境的條件限制,直到需求被滿足後才會轉變成小天使狀態,
展現出純真可愛的一面。


孩子越小,嬰兒自我掌控行為的比例越高,當我的孩子身體不舒服時,
嬰兒自我的表現更是明顯。孩子原本可以等待滿足的耐性降低了,
變得更容易出現小惡魔狀態,哭鬧變得嚴重,也更難被安撫下來。


然而,嬰兒自我也存在每個大人身上,只是正常狀態下我們會有後天形成的自制力將嬰兒自我給約束起來,避免自己的行為完全被本能需求所控制。
但是當我也被傳染感冒後,身體的不適導致心理自制力下降,
原本被約束的嬰兒自我更容易被孩子的哭鬧所挑起,
希望他立即停止吵鬧還我安靜,結果我也跟著陷入了小惡魔狀態,
對著孩子大吼起來。


也變成小惡魔的我並無法滿足孩子當下的需求,
只會延長他處於小惡魔狀態的時間。這會變成一種惡性循環,
孩子與我都持續在激化對方的小惡魔模式,只會讓親子間的衝突更加劇烈,
也更難收拾局面。要打斷這樣的情勢,唯有擁有較佳自制力的大人先冷靜下來,
自身脫離小惡魔狀態後方能重新審視更有效的因應策略,
才有機會引導孩子也跟著擺脫小惡魔模式。


每個家長包括我在內,我們都是有脾氣的凡人,
遇到孩子們處於不可理喻的狀態時,連帶也會嚴重影響到我們的情緒。
我們並非要去壓抑自己的情緒,假裝平靜泰然的去面對孩子的小惡魔。
不過當我們覺察自己也跟著陷入小惡魔模式的話, 就要優先處理自己的狀況,
先梳理我們自己此刻的負面情緒,暫離現場把自己重新調整好後,
再回頭幫助孩子脫離情緒的困境,這才是最快解決小惡魔的方法喔!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敬傑諮商心理師

~我行腳於山巔水濱,只為了將暖心溫度傳遞至你的心中,讓你展翅飛翔 ~
小惡魔理
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處理孩子
小心親子衝突的惡性循
圖片來源:https://ideapit.com/timgs/201602/p643zr2016021908435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