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放下不可控的憂慮,找回心中的安定
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我常常遇見許多案主,帶著深深的憂慮與焦躁走進來。這些憂慮大多來自「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他們說:「老師,我真的很害怕他不再愛我了。」「我很緊張,不知道那家公司會不會錄用我。」當這些念頭在腦海裡不斷打轉,心便被緊緊揪住,越想越煩惱,越擔心就越覺得不安,最後陷入一個無止境的循環。
這樣的經驗或許你也不陌生。當我們心中有在乎的人、在意的工作或重視的目標,就容易希望能掌控一切。因為掌控,代表我們能夠避免失去、避免受傷。但現實卻提醒著我們:有些事情,真的不在我們的掌握之中。
在諮商中,我會先陪伴案主,把這些擔心與不安好好說出來。能夠被理解與傾聽,本身就是一種安慰。但更重要的,是引導案主慢慢看清楚:哪些事情是自己能做的,哪些事情卻無法左右。如果我們將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無法控制的那一端,就會感到筋疲力竭,也讓煩惱像雪球般越滾越大。
舉個例子,有位案主經常憂心忡忡地問:「如果有一天他不再愛我,我該怎麼辦?」當她的思緒總停留在「對方的心意」上時,就會感到焦慮、患得患失。我陪她一起整理後,邀請她把焦點轉回到「自己能做什麼」:我能做的,是在日常相處中好好善待伴侶,珍惜彼此的關係,持續表達愛與支持。至於「對方是否還愛我」這件事,則屬於對方內心的選擇,我們無法完全掌控。當她開始把重心拉回到自己能做的部分,心裡的焦慮慢慢減輕,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踏實感。
再舉另一個類似的情境,是關於工作與未來。有些案主在面試之前,夜裡翻來覆去,滿腦子都是:「他們會喜歡我嗎?」「萬一不錄取我怎麼辦?」這些擔憂聽起來很自然,因為誰不希望自己被看見、被肯定呢?但在諮商中,我會提醒他:你能做的,是用心準備履歷,詳實回顧自己的經歷與能力,並且在面試那天調整好狀態,讓自己展現最真實而最佳的一面。至於「面試官是否欣賞我」卻不在我們能控制的範圍之內。把握自己能做的,才是真正能幫助我們的力量。
其實,生活中許多的焦慮,都源自於「想要控制不屬於自己能掌控的事情」。當我們一再試圖抓緊那些不在手中的東西,心自然會越來越疲憊。而當我們學會放下那些無法掌控的部分,把注意力溫柔地拉回到自己所能做到的,就像在黑暗裡點起一盞燈,照亮自己腳下的路。
這並不是要忽視或否認我們的擔心,而是要學習在擔心的同時,分辨出「什麼是我能做的」與「什麼是我無法左右的」。前者值得我們努力,後者則需要我們慢慢練習放下。
心理諮商的美好之處就在於此:在一個安全的空間裡,有人願意聽你訴說,陪你一起釐清那些紛亂的思緒,並幫助你找到一個更自在的方式與自己、與世界相處。當我們不再被無止境的擔心綁架,心裡就會騰出更多的空間,去感受生活中溫暖而真實的片刻。
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或許也正在為某件事反覆憂心。但請記得,試著把焦點放在你能做的部分,然後溫柔地告訴自己:剩下的,就交給時間與生命去回答吧。
因為當我們放下不可控的憂慮時,心,才有空間去迎接真正屬於自己的安定與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