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微光暖暖真心話~專注於愛,放下罪惡感〉

最近嘗試重新養成閱讀習慣,
其中一本〈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
近期的幾位來談者議題,不約而同地是關於罪惡感、無法原諒自己。
書中舉例當孩子發生事情父母的罪惡感,或伴侶之間讓對方傷心的罪惡感。
來諮商的議題中,有的則是成年子女對於與父母保持距離的罪惡感。
這時候除了同理對方的感受,也會陪伴來談者探索這些罪惡感跟自責的背後,還有什麼。
通常可能是因為在乎、因為責任、因為遺憾、因為愛。
有強烈罪惡感跟自責的人,
思考中經常會出現「我應該……」,
例如她是我的家人,我應該回應她的需求,符合她的期待。
然而,當自己內心的「渴望」跟認知中的「應該」無法兼顧時,
選擇了渴望,罪惡感與自責也隨之而來。
[在強烈的罪惡感背後,也隱藏著同的等強烈的愛。]
“我現在只要看到他打電話來,我就覺得壓力好大”
“接了電話就要聽他講過得多慘,我講什麼好像都沒有用”
後來只要看到對方的來電,會刻意忽略,已經一段時間不接他電話了。
但又有一種“對家人棄之不顧的我很糟糕”的罪惡感。
但真的是什麼都沒做嗎?
其實時時也仍掛記著家人,回家時整理了家人無暇整理的家務、去幫家人領了郵件、包裹帳單等等,
這是現階段自己能為家人付出愛的行動。
書中提到,既然所有行動都是出於愛,
就算最後沒有得到原本所期望的成果,
也要努力認同那份價值,
當有些事讓我們產生罪惡感時,
記得要提醒自己回頭想想,
這件事情背後是否隱藏著愛。
“告訴自己「愛是沒有錯的」,愛能讓我們原諒自己,同時找回自我肯定感。”
~〈別讓自責成為一種習慣~放過自己的100個正向練習〉
圖:Pixabay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韋蓁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