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微光暖暖真心話~孩子,你可以生氣》

跟妹妹聊著兩歲姪女沐沐在洗澡時發生的事:
那天沐沐的爸爸在幫她洗澡的時候,沐沐很生氣的用水把爸爸潑的一身濕。
平常我們幫沐沐洗澡的時候,她偶爾也會因為好玩把水倒在我腳上,但不會故意潑水。
我很好奇沐沐為什麼生氣了,
原來當時妹婿把沐沐放進小澡盆後,
沐沐將她的Kitty勺子放在澡盆旁邊的地板上,正準備用小杯子舀水倒進勺子(把容器中的水倒來倒去她現階段很熱衷的事),
這時妹婿直接將Kitty勺子拿走幫沐沐沖水。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這只是小事,本來就是要幫孩子洗澡,不是讓孩子來玩的。
但在兩歲沐沐的世界中,可以一邊用心愛的Kitty勺子接水,是洗澡最大的樂趣。
勺子無預警的被拿走,對她來說是非常嚴重的大事,她當然會非常生氣。
我們可以試著設想:當你工作一整天結束後,心想著一回家就可以喝到冰箱裡面冰冰涼涼的啤酒,打開冰箱卻發現被家人喝光了,當下很錯愕的心情。
妹婿被潑了一身非常狼狽,但也試著理解沐沐的情緒反應:
你很生氣,所以才用水潑爸爸。
是因為爸爸沒有問過你,就把你的Kitty拿走,害你不能拿來接水,所以你很生氣。
沐沐點頭。
那下次爸爸要拿之前要問過你,你說好,爸爸再拿,可以嗎? 沐沐點頭。
那如果下次爸爸忘記問你,直接拿走害你很生氣的話,
你可以跟爸爸用說的─說nono,這樣爸爸就知道不可以拿了。
妹妹跟妹婿傳遞了一個很棒的概念,
讓孩子感受到:「我可以有情緒,我的感覺是真實的、是重要的。」
當孩子因情緒而作出攻擊的行為時,確實需要教導,
但孩子當下仍在很生氣的情緒中時,若選擇先責罵或嚴厲喝斥「行為」本身,
孩子通常是無法思考跟吸收的,
在不被接納與理解的情況下,激動的情緒可能更難緩和(你越罵他越哭鬧)。
※我開玩笑地跟妹妹聊到小時候我們只記得被揍幾下,但都不記得是因為什麼事被揍。


沐沐可以用說的,說nono,如果他沒有聽到可以用手指比、多說幾次。
(對於孩子需要被導正的行為設限,同時給予替代的因應方式,並跟孩子討論可能的情境)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韋蓁諮商心裡師
@關於我:喜歡說故事,也喜歡聽人說故事,當仔細聆聽一個人的生命故事時,往往會有新的觸動、新的發現,帶著這樣的相信,陪伴人們走進心坎、走過生命中的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