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愛自己的練習題:自我疼惜的動力

陪伴來談者聊到最近擔心與壓力的情境,常聽到許多人分享心裡自我批評的聲音,心裡有一個鞭策者、嚴肅的法官,不斷告訴他們:還不夠好,不能停下來,這個作品和點子沒什麼,你做得不夠多、不夠體貼......,於是,即使他們表現得再好,這些內在的聲音,還是讓他們無法肯定自己的價值與能力,因此只能停留在低階、不舒服的工作,停留在失衡的關係中,無法尊重自己的感受做出改變。
在陪伴他們的時光裡,我明明感受到,他們身上有好多珍貴的寶藏,當我把當下的體悟跟他們分享時,剛開始他們還會覺得訝異,因為沒有人看見這樣的他,例如,看似拖延、緩慢、被動、什麼不會,其實是來自謹慎行事的態度,是來自於想要好好的完成一件事。當人能被這樣看見,反而需要一些時間重新習慣原本的自己,也會因為重新認回自己的價值而感動。
多數人會認為,有批判的聲音,是督促自己進步的動力,這是好事,不是嗎?我的來談者也是這樣告訴自己。然而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批判的聲音確實對我們有一些幫助:把事情做得更好,完成他人的要求,符合他人的期待。這樣在他人眼裡,我們就是好的、可信賴的。
寫到這裡,我發現,批判的聲音,常要我們忽略自己的渴望與需要,為了滿足別人而做,卻不是為了自己而做的,因此,如果心裡有些聲音像是:你的能力很好,可以轉換跑道、升遷加薪、創業,你可以做得更好,你值得更好的待遇、更好的對象.....這類內心的呼喚,卻是許多人難以置信的,但是,這些才是跟你的幸福與否、人生走向最息息相關的。
要怎麼讓這些自我肯定、自我疼惜的聲音,來支持自己走向自己渴望的生活呢?需要有意識的練習與覺察,你想讓哪種聲音來支持自己
圖:貧瘠的土壤也能長出充滿生命力的小花,拍攝於路邊。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陳宜君諮商心理師
@關於宜君:相信每一段生命經歷,都有獨特的意義,喜歡陪著來訪者,以好奇與欣賞的眼光,隨著緩緩展開的地圖,在自己的故事中旅行,探訪重要的生命風景,帶回旅程珍貴的意義與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