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愛自己的練習題:記起自己的真實


前一陣子跟著先生看:『靠廢柴技能【狀態異常】成為最強的我將蹂躪一切』。
劇情是在說:與同學一起被召喚到異世界的高中生三森燈河,被女神薇希斯用水晶做能力分級,被評估是全班唯一排名最低的E級勇者。由於他獲得的技能,是被稱作「廢柴技能」的【狀態異常技能】,所以被女神薇希斯放逐到「廢棄遺蹟」中自生自滅。然而,三森燈河卻用僅有的廢柴技能,成功戰勝魔物,逃出遺蹟,踏上復仇之旅(節錄自維基百科)
吸引我注意的是,三森燈河在打敗噬魂魔時說的一段話:
「我一直以來,都在扮演著,溫柔又平凡的空氣路人『三森燈河』
畢竟我花了好幾天、好幾個月、好幾年,
都在想辦法讓自己變得無害,
就連我自己都被欺騙蒙蔽,
最後,連真正的自己都差點忘了」
我們何嘗不是這樣?
這段話讓我想到一些關於自己,以及來談者的心情:
很貼心、善解人意、為自己想是自私的。
感受被忽略,學會漠視自己的感受,避免自己失望。
為了獲得接納,努力滿足他人的要求和期待,卻發現沒人能照顧自己。
這些聲音,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習以為常的運作著,當我們順著這些聲音往前走時,常常會忘了自己真實的樣子,直到一些例外的事件發生後,才會發現不對勁。
就好比原本婚前相處親密融洽的伴侶,結婚後有了孩子的照顧教養、家事、經濟等現實進來後,才意識到,婚前兩人世界的甜蜜,和經營家庭的理念是否契合,原來是兩件事,以前的妥協影響不大,但是,婚後所有的一切加總起來,份量變得太重,很難靠自己一個人扛,才發現承擔太多的委屈,開始想要求對方多做一點而有衝突,不管是冷戰或熱吵,兩人都覺得對方變了。
這也像是,當父母面臨的家庭壓力太大,敏感的孩子,從小學到要體貼、要幫忙,不要提出需求來增加父母的困擾,能成為父母的小幫手,對孩子來說,是好有成就感的事情;
長大後,為了讓父母感到驕傲,努力進修,做了父母會覺得有面子的工作,但是做了之後卻發現,這並不是自己感興趣的事,以及,父母的要求並沒有停止,下一步是,開始期待她趕快步入婚姻,此時,她才發現肩膀的擔子越來越重,也才發現,即使她做了這麼多,父母還是不了解她,而她也忘了,其實她的努力貼心,是童年的自己,渴望父母的溫暖陪伴,渴望被看見,被重視。
現在她要繼續做父母期待中的女兒,還是做自己,過自己喜歡的人生?
是否,你也會掩飾自己真實的樣貌,用別人能接受的方式,來展現自己?
「如果你辨識不出自己是誰,什麼對自己重要,以及為什麼重要等期望、假設和信念,你和自身的關係就會受到約束。
如果你會質疑他人的行為,納悶:『他到底在想什麼?』
其實你更應自問『我倒底在想什麼?』 引自 沈默契約」
問問自己,我重視的是什麼,我想要的是什麼,會幫助你更靠近自己。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陳宜君諮商心理師
@關於宜君:相信每一段生命經歷,都有獨特的意義,喜歡陪著來訪者,以好奇與欣賞的眼光,隨著緩緩展開的地圖,在自己的故事中旅行,探訪重要的生命風景,帶回旅程珍貴的意義與禮物。
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