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微光暖暖真心話~練習對自己同理,成為自己的小太陽》

未提供相片說明。

朵朵從小就被說是個善解人意的好孩子,
老師在聯絡簿的評語寫道:
「情感細膩、善於觀察情境與他人情緒,樂於助人、不計較。」

朵朵會在同學飲料翻倒、焦躁地東翻西找時,主動遞上一包衛生紙;
朵朵會在姐姐把手機忘在家就去搭車的時候,主動拿著手機衝到火車站;
朵朵會在大家要認領工作事項時,把自己心理原本想要的項目,讓給主動開口要求的人;
朵朵會在他人提出需求前,就為他人著想他們的需要,並給予協助。

大家認為這樣的朵朵,怎麼樣呢?
應該是一個很棒的人吧!我們都希望身邊有這樣一位小天使、小太陽。
但大家猜一猜,朵朵開不開心,她又是怎麼想自己呢?

當朵朵遞上衛生紙且幫忙同學清理髒亂時,
同學很順手地接過衛生紙,沒有停下來看朵朵一眼,沒有一句謝謝。
朵朵同理他:「他一定很急著要弄乾淨,而且飲料打翻了沒喝到心情也不好,沒關係。」

當朵朵帶著姐姐的手機趕去火車站時,
姐姐因為車次即將駛離,拿了手機頭也不回就匆忙往月台奔去。
朵朵同理他:「姐姐一定很著急,我剛剛先放下手邊的事情幫她拿來,希望她有搭上車。」

當朵朵聽到有人想認領那份自己想要的工作項目時,對方說:應該沒有人也想要這份吼,還不等朵朵回答,大家就決定好工作分配了。
朵朵同理他:「他應該是真的很想要那個項目吧,沒關係,我做別的也可以。」

最近朵朵發現自己常常覺得心頭悶悶的,主動發現別人的需求、給予幫助時,
也不再有欣喜跟期待的感覺,反而像是有一顆石頭壓著,
隱隱地有種害怕、抗拒的感覺。
朵朵開始會在伸出援手前考慮,不再像之前不經思考的熱血,
朵朵覺得自己變得自私、愛計較、不再是個善良的人,
她覺得這樣的自己很糟糕。

=======================================================
在我陪伴的來談者中,我發現好高的比例都是非常善解人意、願意為別人著想的,
換言之,都是富含同理心的人,
然而這份對他人的「同理心」或「善意」,
往往沒有被珍惜,甚至是被視為理所當然,
這與他們內心所「重視的價值」是衝擊的─
原本深信人與人之間,彼此是互相的、尊重的、理解的,
當遇到的人際經驗與他們深信的核心價值不同,
心中失去平衡,情緒因而出現時,開始懷疑自己─我是不是太小心眼、太愛計較......。

想一想若你是朵朵,可能會有哪些情緒...

1、「失落」:期待人與人的關係是雙向的,當自己伸出援手後,期待對方會是開心、感謝,並以平等的姿態回饋。當這個期待落空,內心難免會是失落的,對自己的善意與行動也未能感受到正向的價值。

告訴自己:期待對方的回應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我們幫助他人本來也不為求回報。我願意伸出援手回應他人的需求,表示這樣的我是個很棒的人。
但我現在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我,
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願意用善意互相對待,應該會比現在更美好。

2、「生氣、不值」:當我的善意被視為理所當然,甚至被單方面利用,
我感覺到不受尊重、生氣,我氣的是我的善意沒有被好好珍惜,
我氣的是對方用高一階的姿態在對待我的付出;我為我付出(或犧牲)的心力、時間感覺到不值。

我發現,這些情緒要告訴我的是─我很重視「用平等的姿態互動」,我希望我的善意與尊重,能得到平等的回應。
若對方是用「用平等的姿態互動」,我再忙、再累,付出多少我都不會去計算。
反之,當對方的態度讓我感覺到失衡時,
不舒服的情緒就會出現,
那正提醒著我,對方可能不是適合我付出的人,我的心力時間有限,遇到這樣的情況,
我得好好分配我的能量,
我可以選擇用其他的方式與其互動,而我依然是那個很棒的人。

我想告訴朵朵,還有世界上所有願意為別人著想的小太陽們:
我很高興你們開始留意到內心的感覺,
失去平衡所產生的情緒,讓你覺得很陌生、很不舒服,
可能也會想否定出現這些感受的自己,
但是,想邀請你們拿出你們最擅長的「同理心」,
辨識出這些情緒,允許自己的這些情緒說說話,理解它們之所以出現的原因、找到情緒產生的脈絡,聽聽看情緒想告訴我們些什麼?
最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安慰與感謝承受了這些的自己。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韋蓁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