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母愛月談『孝順』」】~York爸的心理旅程 黃敬傑 諮商心理師】
看看母親節當天餐廳訂位的爆滿程度,路上塞滿返鄉與母親團聚的遊子,
可以想見「母親」這個角色對於子女們有多重要。
今年的母親節前夕,我也如同往年一般帶著妻小,往返在與婆家、
娘家兩位母親團聚的路途上。路程中我無意間看到路邊懸掛的幾個標語
,「孝順的人會有福報」、「孝順者得長壽」…,
相信設立這些標語的人立意良善,但這習以為常的標語卻突然讓我有些感觸。
「孝順」是重要的美德,這樣的概念從小時候就深植於心,
不論是臥冰求鯉、彩衣娛親這類自古流傳的孝順故事,
到近年民法上所增訂的「不孝子女條款」,社會文化對於孝順的重視,
以及孝順對親子關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當時看到標語後我自問,已身為父親的我,會期待子女為了什麼而孝順呢?
若孩子是為了獲得社會價值觀對孝順的讚許而孝順,
又或者是為了得到自身的福報與長壽之類的報酬而孝順,
我想我並不希望、甚至會擔憂我的孩子追尋這樣的利益交換而孝順我。
對我來說,真實的孝順應該是一種親子間全然真誠的互動,
不應是落入算計得失的利害關係。在養兒育女的歷程中,
父母親將溫暖的親情與關愛傳遞給孩子,孩子因為真誠的敬愛父母而回報以孝順。
在這樣的親子互動中,雙方都非常珍視彼此在生命中的地位。
為了使父母感到快樂,孝順成為孩子們自發性的表現方式,
這是由衷的自然表現,與任何條件、評價或利益交換完全無關。
孝順乍看之下好像是子女對父母的單向回饋行為,
但我覺得孝順本質上是一種親子間雙向溝通的藝術。
我曾遇過幾位和父母溝通陷入困境的來談者,
當我問他們「雖然你們的互動陷入冰點,你是否仍愛你的父母親?」,
每個來談者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他們雖然仍敬愛他們的父母,
但可能因為觀念的差異、待人處事上的誤會等等,
各種原因導致親子間的溝通滯礙,為了避免衝突加劇,子女開選擇逃避與父母親對話。
一旦親子互動失去溫度,缺乏相互了解、尊重與包容,即便子女有心也很難表現所謂的孝順。
總結來說,真誠的孝順絕不是長輩單方面的期待與要求就能做到,
它必須立基於雙向溝通良好、相互尊重與包容的親子關係之中。
雖然有社會與教育的主流價值為後盾,
父母親更須小心避免使用「做子女的孝順是天經地義」這類傳統教條來要求孩子。
若您也期望孩子能發自內心表現真誠的孝順,
那我們就要好好檢視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與溝通現況。
當親子間的溝通順暢、互動溫暖了,孝順就不再是件被要求才能做到的事,
而是一種親子間很自然相處狀態喔!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敬傑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