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York爸的心理旅程~「網路訊息停看聽,在家防疫更安心」

可能是 1 人和文字的圖像
{ 防疫生活系列 }
啟動了兩個月的三級警戒至今,大家原本的社交活動都被凍結,居家防疫的限制下,我們只能把社交的重心暫時轉移到網路平台。也因此多數人原本平靜的網路社交頁面,這兩個月充斥著大量疫情相關訊息,意見的交流也多在網路平台上進行。
而在大量的訊息衝擊之下,我發現很多朋友們的心情都會隨著各種輿論風向、正負面消息而心情起伏,甚至影響自己在疫情中的決策,網路訊息的影響力真是非同小可。
在龐大的網路訊息流之中,往往摻雜許多別有用心的假訊息在影響接收者的心情。舉例來說,幾週前我在Line群組中看到有網友轉貼文章,開頭是:
「張忠謀說:『現在是亂世,就是要有離家的準備。』」
在台灣疫情蔓延的時刻,看到德高望重的張忠謀先生這樣講,恐怕不少人心頭都會為之一震與擔憂。但在我查證之後,發現這段話是媒體人單厚之先生在2018年點評當時薪資環境所下的結論。結果此段話被有心人士竄改成張忠謀先生的發言,並且選在最近疫情發生的時刻,投到網路群組中去發酵,影響了許多人對當下時局的看法。
近期許多擾亂防疫的網傳假訊息比比皆是,舉凡「打mRNA疫苗恐變成『轉基因生物體』」、「行政院決議每人補助疫情援助金一萬元」、「某某地方突然爆發疫情,死亡人數激增」…等等不勝枚舉。有些訊息只要稍有防疫概念與判斷能力即可清楚判斷,但有些網路訊息卻涉及更專業的知識才能確認真假,這類訊息的影響力就特別大。
例如六月份開放75歲以上長者施打AZ疫苗後,數日內接連發生數名長者不幸過世,由於疫苗施打跟死亡時距上的接近,於是在網路上紛紛流傳打AZ疫苗會造成長者猝死機率提高,新聞媒體也以「打完AZ疫苗後猝死」等標題大量播報。導致許多長輩們紛紛取消預約施打,決定改打莫德納疫苗。但等到近日莫德納疫苗開打後,也發生有長者打完莫德納後於數日內辭世,這消息又讓不少長輩也對莫德納疫苗產生疑慮而暫緩預約施打。
若是我們來追蹤後續狀況,家屬同意解剖化驗死因的案例,目前(至7/4)完成化驗的26例中,沒有任何一例的死因與疫苗有關。但民眾對於長者打疫苗可能造成猝死的錯誤推論,使得75歲以上長者的施打率至今僅有55%左右,對於防疫進度的影響甚鉅。
既然我們免不了透過網路訊息來了解外界狀況,卻又容易被虛假或錯誤的訊息給影響認知,那該如何過濾網路訊息的真實性與有效性呢?以下我提供「停、看、聽」三字訣來給各位網路使用者做參考。
一、 收到網路新訊息時,「暫停」全面接收與相信。
一般狀況下,我們看到一則新訊息,往往會自動預設這是「真的」,因為我們不對新訊息存疑,就不用耗費質疑、查證的時間與心力,可在最輕鬆的狀況下接收它。
許多假訊息就是利用人們的這種慣性,迅速讓許多人相信然後傳遞擴散,最後得花費更大的社會成本才能消滅它們。因此當你看到一則新訊息時,無論它的內容有多聳動,切記先暫停相信與直接接收,保留一些時間對這則訊息進行分析與思考,然後抓出你覺得怪異或不合理之處,再進入下一步的「看」。
二、 多「看」、多方查證此訊息相關的正反評論,以確定訊息真偽。
網路訊息傳播快速,許多假訊息會利用這個特性,從源頭在最短時間內傳遞到你面前。但也因為網路傳播快速,假訊息出現後通常不需要太久時間,導正的評論也會開始出現在網路上,只要你多點幾下手指即可進行查證。
因此在發現新訊息後,多花點時間蒐集點閱關於此訊息的正反評論,會是相當重要的查證動作。畢竟真金不怕火煉,假消息之所以為假,大多是虛構或扭曲資訊而來,禁不起實情的論證考驗。假消息會散播,賭的就是人們會未經查證就成為散播假消息的媒介,不可不慎。
我們常看到假消息的獲得,前一手的傳播者往往是現實生活中不認識的網友、匿名帳號、非真實姓名的人頭帳號等等。這是因為假消息喜歡利用網路平台的匿名性,在短時間內透過大量的人頭帳戶來散播消息,並使得接收者難以溯源。
於是我們常看到網路警察在查緝假消息時,到案的散佈者會辯稱這個消息是從「不知名的網友」處轉貼而來。但是散佈假消息就有確切的刑責,這是無法做為卸責的理由,只能懊悔自己被不知名網友利用成為共犯。
三、 多「聽」專家們從科學數據或實證等角度,來解析此訊息是否對我們的防疫生活有幫助。
每當有一則新訊息散播開來,很快就會有多方人馬開始評論它。但是當某些新信息特別需要專業知識來分析評論時,卻會看到不少非相關專業的「偽專家」們也評論得頭頭是道,最後造成民眾對於這項訊息的錯誤認知。
我個人會特別注意評論新訊息的專家們是否具備與其相關的專業,更重要的是評論的內容是否依照科學數據與實證,而非依照個人好惡或者意識形態來論斷。
如果專家在評論新訊息時,不但能採取科學的角度解析,還能將專業艱深的科學理論、數據與實證,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明白使群眾理解,那麼我就更能確認此訊息能否幫助我們度過疫情,藉此來留下真正有用的新訊息。
因此多聽專家們怎麼說,是網路新訊息接收過程中,最後一道過濾程序。唯有順利通過「停、看、聽」三步驟的網路訊息,才是值得信賴並且有效改善我們防疫生活的真訊息。
五月中疫情爆發至今,雖然全台仍然在延長的三級警戒中,但近期疫情的下降趨勢,已經讓我們看到生活解封的曙光。期待同島一命的我們,都能繼續維持應有的防疫做為,在每天訊息轟炸的過程中,保持心定安然度過這波疫情。

大家加油!台灣加油!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敬傑 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