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York爸的心理旅程{關係系列~親子防疫新生活}

近期令人恐慌的疫情大爆發,除了改變大家的生活型態之外,全國家長們也在全面停課的狀況下,必須和孩子們一同關在家中等待疫情獲得控制。
停課第一天,我的社群頁面就看到許多朋友分享在家中和孩子共處的「慘狀」,大多數都是抱怨連連。因為家長除了在家辦公外,還要隨時關注小孩的狀況、張羅三餐等等,一週下來幾乎令爸媽們情緒緊繃,理智線快要斷裂。
我也不例外,由於太太的工作較難請假,於是由我在家陪伴小孩度過這段非常時期。一週下來,從開頭幾天的手忙腳亂,到逐漸形成較穩定的在家生活模式,大致上有幾點心得與大家分享,希望有助於適應目前的防疫新生活。
一、 維持孩子在上學日原有的生活作息
這次的防疫停課,依規定孩子們在家仍是要透過線上遠距的方式持續學習。但不少孩子會把停課視同放假,於是老師們都發現有學生在停課期間難以準時起床上線上課。若是孩子們在家沒有持續依照上學日的生活作息行事,很容易會形成「提早放暑假」的心態,可能會顯著降低學習動力與效率,延宕原有的學習進度。
二、 善用家中的空間做活動轉換
這次的防疫停課最大的限制就是要減少外出以及與外部人群接觸,因此遵照規定的親子們絕大多數時間都只能待在家裡。大多數人的居住空間並不寬廣,多日困鎖在家中,不能隨興的外出到戶外空間跑跑跳跳,勢必讓精力旺盛的孩子們無從消耗體力而浮躁不安。
我會鼓勵家長盡可能的將家中有限的空間做出功能性區隔,例如客廳的某個角落是靜態學習區、某個房間騰出地面來作為動態遊戲場。相較於所有活動都在家中同一個空間中混合進行,把空間做出區隔後,孩子們在家進行不同類型的活動時,就能伴隨著空間轉移的動作,減少整天被定格、困住的感覺。
家裡如果有陽台可供活動的話是相當寶貴的功能型空間,以一般沒有庭院的屋體建築來說,陽台是唯一與戶外對接的半室外空間。孩子們在陽台活動時可以接收到戶外的陽光、微風與空氣,相對可降低不少不能外出的煩躁感。
以我家來說,雖然陽台空間不大,但是這幾天我帶著孩子在陽台整理栽種多肉植物小盆栽,觀察無尾鳳蝶的毛毛蟲在金桔小樹上的成長狀況,都成為孩子們一整天的室內活動期間很好的轉換情境與心情調劑。
三、 與孩子一同討論如何調整,讓在家生活更順利
許多家長在面對這前所未有的防疫停課,大多急著想在最短時間內,控制好家中在停課後可能造成的混亂與不便,卻忘記了孩子們也是一同在面對這特殊狀況,他們可能比大人更不知所措。許多家長想到的救急因應策略,不見得孩子能夠馬上跟上且完美配合,孩子未能好好配合又會讓家長更火大,於是長時間困在家中的親子間衝突不斷發生,搞得大人與孩子相看兩厭。
我認為在此非常時期,孩子們是我們生活中的搭檔,而不是被動聽令的小跟班。我會鼓勵家長們在實行任何特別的因應策略之前,務必先與孩子們討論過,除了讓孩子理解為何要這麼做之外,也要確認孩子是否有足夠的意願與能力來配合。經過親子間的討論、修正與確認後,我們才能知道一個新的因應策略是否同時符合親子雙方的期待與需求。
四、 給予擔起防疫照顧責任的另一半肯定與支持
這次的防疫停課,大多數的雙薪家庭只有一位能請照顧假在家帶小孩。但這次跟一般的假期不一樣,請照顧假的大人必須在家處理自己事業上的工作,還要兼顧孩子停課期間的學習狀況與生活起居。若是家中小孩人數超過兩個以上的更辛苦,要邊工作又要承擔一打多的照顧責任,所背負的壓力肯定比照常上班的另一半來得大上許多。
如果您很幸運可以正常出門工作,放心將照顧責任交給另一半去扛的話,請您下班後回到家中能多給予另一半肯定與鼓勵,也能盡快接手後續的照顧工作,讓他/她經過一整天的兵荒馬亂後能早點休息,這就會是對他/她最大的支持。
寫這篇文章的當下,防疫停課還有一週要執行,全台也都提升到三級警戒管制,期盼大家都能安然度過疫情的威脅,在最短的時間內回復原有的生活。許多活動被按下暫停鍵的期間,也只有家人能相互共伴同在,在疫情中讓我們好好與家人共處,拉近彼此間心的距離,風雨飄搖中點亮每個家庭的光輝時刻。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敬傑 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