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盈盈的奶茶時間—享受照顧,也好好被照顧。》

可能是山的圖像

許久,未曾參與工作坊,
用著期待的心情參加了11
月中旬錦敦在諮商所辦理的「旅程對話卡工作坊」,
想要好好享受純粹當學員的學習與快樂。
工作坊第二天上午的兩人分享,及下午我爭取了小組裡當主角被訪問與回應,
兩次的分享,在眼淚裡、敘說裡,
我好好地整理了這幾年關於照顧者的經驗,
看見了那個帶著堅毅、承擔的自己,
也遇見了那個內在其實很脆弱、害怕、渴望被照顧的自己。

回想49歲前的自己,其實很幸福地做著自己想做的事,
年輕時想去台北從事青少年的輔導工作,就毅然地隻身北上;
30歲左右想要做更深入的輔導工作,就從台北轉職到台中的科技大學;
35歲因著自覺專業的不足,而到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繼續唸書;
40幾歲想要回台南結婚、定居,就毅然地辭掉十幾年的大學輔導工作,開始行動心理師的挑戰;
44歲因著想讓敘事治療的美好進入社區的初衷,而創立了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這一路走來,我可以很任性地做自己,
這要很感謝爸媽都把自己照顧得很好,沒有太需要我們姐弟操心的時候;
結婚後,先生也很支持著我想做的事,給予我很大的空間。
三年前,49歲那年的3月23日,我生日的前三天,媽媽在睡夢中差點走掉,
爾後的兩年,媽媽因著急性氣喘發作、感冒發燒、感染而反覆住院無數次,
去年也陪著先生住院治療一段時間,
猶記得某次剛陪先生出院的隔天,正在看電視放鬆時,
突然接到爸爸打來的電話,說媽媽正在發燒,
我馬上從沙發上跳起來,急奔老家送媽媽去醫院。
這樣的照顧者角色,一直持續到現在。

那天在工作坊裡,說到照顧先生的那段經驗時,
眼淚一直掉,需要深呼吸才有辦法再敘說,
在敘說裡,才發現那時的自己內在其實有許多的擔心、害怕,
但當時在擔任陪伴者、照顧者的位置上時,
只能在理性上告訴自己可以如何面對、可以做點什麼,
而無法直視內在更深層的情緒,尤其是孤單、恐懼的情緒。
而面對媽媽的反覆生病,從第一次用顫抖的手簽下病危通知書,
到之後再次反覆簽署、面對,
除了緊急的醫療處理外,我也想方設法從生活環境、生活習慣、藥物、照服員的服務….等來提升媽媽的生活品質,減緩身體健康退化的速度,
內在的恐懼在面對、有所為下逐漸減少,
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珍惜」,
所以我常常回家陪伴爸媽,及在近期這次媽媽又住院時親自照顧她。

擔任照顧者的角色上,
常想的是,其實被照顧者承擔著身體的病痛,身心的折磨是很大的,
當個照顧者其實是比較幸福的。
所以在照顧者的角色上,我常想的是「可以做點什麼」「可以如何面對」,
當然時間久了,因著疲憊,我也會對其他家人抱怨,
但聆聽抱怨背後的聲音與渴望後,我開始練習不要『全然承擔』,
而是『分擔責任』『尋求資源』,
例如請弟弟請假幫忙帶爸爸回診、協助家裡環境的整理;
申請社會局照服員的服務,協助媽媽的飲食與生活照顧。
這次11月底媽媽又再次住院時,
因著上次10月底請24小時看護的經驗不太好,
所以這次我們申請單人房,由我自己照顧媽媽,
媽媽轉到普通病房之後的6天住院期間,
我學習幫她換尿布、搬便盆椅到床邊讓她如廁、幫她洗澡、她可以下床走路後陪她去散步、找話題和她聊天….,
其實我很『享受』這樣的過程,很喜歡創造這樣陪伴媽媽的經驗,
因不知道這樣的陪伴還可以有多久。

雖然我很享受照顧者的角色,
但其實內在某個角落也渴望被照顧。
猶記得媽媽這次發病的前一天,
我去到一間我的秘密基地咖啡館,想去享受一頓能滋養我的早午餐,
一入咖啡館門口,
熟識的闆娘端了白開水給我時邊問我:「隨便我煮?」,
我微笑點頭:「好!但能先給我熱咖啡嗎?」
闆娘說:「好!剛好我剛煮好。」,
一出洗手間,看到桌上的熱咖啡,
不知為何,眼淚就在眼眶打轉,有種回「家」被照顧的感覺….,
想著,或許渴望被照顧很久了吧?

聽見內在自己渴望被照顧的聲音後,
我也適時地回應它。
例如開口向先生表達我需要被按摩肩膀;
每週至少一次去美髮院洗頭,好好地享受被照顧的幸福感;
定期去秘密基地報到,享受能滋養身心的食物;
追劇,讓自己放空,或去運動,自己照顧自己。

那天在工作坊裡,我寫下一句問句問自己:「對活到52歲的妳,走過這一切,接下來的生命,妳想要怎麼走,會更貼近自己?」,
我的回應是:「未來的幾年,我仍是會在照顧者的位置,照顧爸媽、先生,但會挪出更多空間當個被照顧者。」。
就像一個亦師亦友的好友說的:「日後不管有什麼失望煩躁,不可以忘記,要把自己帶上山,和自己喝杯咖啡。」,
對我而言,和自己喝杯咖啡,
就是去到一個能安頓自己的空間,
好好地和自己說說話,好好地陪陪自己,也是去照顧那個需要被照顧的自己。

觀看此文的你/妳,如果和我一樣,也在照顧者的角色上承擔著許多,
那麼,或許可以試著問問自己:「是什麼,讓自己選擇當個照顧者?」;
「你會說,這一路走來,當個照顧者,自己很不容易的地方是什麼?」
然後,感謝自己,謝謝自己當個照顧者,這並非理所當然的事!
接著,也可以再問自己:「我想要怎麼被照顧,可以讓自己好好地被疼惜,享受被照顧的感覺?」
讓『照顧者』與『被照顧』同時滋養自己的生命!

當個照顧者,如果清晰自己的所要,可以很享受,也會更有力量去面對挑戰;
同時,也當個被照顧者,好好地愛自己!

歲末,
敬!所有的照顧者,
記得,適時地和自己喝杯咖啡,或喝杯酒!
來吧!乾杯!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所長 林盈君諮商心理師

@關於盈君:用著「奶茶」的稱號行走諮商江湖。喜歡陪伴人們更貼近自己,長出自己渴望的生命樣貌。也喜歡創造如圍營火般的課程氛圍,讓參與的夥伴們在溫暖的流裡,更貼近自己與彼此。

#照顧並非理所當然

#享受照顧也享受被照顧
#好好地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