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York爸的心理旅程~ 「好好休息」》

圖像裡可能有一或多人、海洋、暮光、天空、戶外、水和大自然

前幾天晚上,下了班回到家陪伴兩個小孩就寢後,雖然身體感覺很疲憊,但還是忍著睡意癱在沙發上看電視滑手機。
老婆路過客廳看到我,一臉疑惑的問我說:「不是很累了,怎麼還不去睡覺?」
我回她:「等一下就去睡」。過了半小時,她看到我還是癱在那邊不去睡,開始有點不高興:「到底要耗到幾點才去睡!」

我雖然立馬回去臥房睡了,但心裡總是覺得有點不甘願,好像有某些心理層面的需求尚未滿足的感覺。
這兩天恰巧看到克勞蒂亞・哈蒙德(Claudia Hammond)的著作「休息的藝術(The Art of Rest)」,
書中的觀點解答了我為何被趕去睡覺時,心中會有那種不甘願的感覺。

書中提到,休息的方式並不僅僅是睡覺,休息是要真正能讓我們感到處於舒適的放鬆狀態中。
也就是說,休息的目的在於放鬆,睡覺並非是休息的唯一方法。

此觀點破除了休息等於睡覺的迷思,也解釋了我那時候並非不想睡覺,
只是在工作與睡眠之間,我還沒滿足當天休息與放鬆的需求,所以被趕去睡覺時心中有種不甘願的感覺。

哈蒙德認為「休息是我們放鬆、平靜心智、讓身體養精蓄銳的方法。
你獲得多少休息,與你所感受到的健康與幸福感有直接的關聯性」,只要符合這樣的效果,休息可以有各式各樣的方法。

哈蒙德調查了來自135個城市18000人的休息方式,歸納出10大休息建議:
1. 閱讀
2. 徜徉大自然
3. 獨處
4. 聽音樂
5. 什麼事也不做
6. 充足步行
7. 泡個舒服的熱水澡
8. 做白日夢
9. 看電視
10. 靜觀
從這些大眾所偏好的休息方式可見到,即便什麼事也不做,
只要能達到讓人放鬆的效果,就能滿足個體休息的需求,重點在於你是否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休息方式。

哈蒙德把多數人的日常生活區分成「上班」、「下班」、「上床」這三個區塊,
上班等於工作、上床等於睡覺,而下班就應該等於休息。可惜許多人工作過於忙碌,拉長了工作時間,僅剩的時間又優先分配給睡覺,
於是大幅壓縮了休息的時間比重,長久下來休息不足,健康與幸福感便直線下降。

上床了,好好睡覺吧!
上班了,好好工作吧!
休息了,好好生活吧!
這是哈蒙德為現代人生活重新下的註解,均衡的調整每個區塊的時間配比,
掌握能讓自己有效放鬆與舒適的休息方式,就能享有健康且充足幸福感的生活。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 黃敬傑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