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Podcast
ARTICLE
《盈盈的奶茶時間—不丹是教室,生命是導師》

因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已大半年沒有走入電影院,
在最近的某個休假日,很想看場電影來沈澱自己,
於是選擇了「不丹是教室」這部片,
約一個半小時的時光,
沈浸在那美麗的景色、孩子純真的臉龐、迴盪入心裡的歌聲、令人反思咀嚼的歌詞與話語…..,
簡單的故事,在細細品味中,卻帶來深刻的觸動。
《不丹是教室》(Lunana: A Yak in the Classroom)敘說的是一心追逐音樂夢、寧捨教職鐵飯碗的年輕老師烏金,
意外被「處罰」派到「世界最高學府」魯納納國小任教,
此行雖讓他欲哭無淚,卻從中領悟了生命與幸福的真諦。
這部片,我想從敘事治療的視野,來說說三個主題的反思。
<幸福的定義是什麼>
魯納納小學距離不丹市區約有八天的行腳行程,
出發前,烏金特別去買了號稱可以防水的名牌登山鞋,
但在跋山涉水的旅程中,烏金的名牌鞋卻進水了,濕透了他的襪子,
他看著陪他前往學校的在地嚮導說:「為何你的鞋都沒有髒呢?」
嚮導說:「我懂得如何避開那些髒水。還有,當我擁有腳上這雙鞋(長雨鞋)時,就開心地不得了了。」
對嚮導來說,他腳上的雨鞋,在資源匱乏的生活環境中就已是『名牌』,
就足以讓他開心滿足,
就足以是『幸福』的事!
烏金任職一段時間後,有一次去拜訪村長,
告訴村長說,其實他對教職沒有興趣,
在冬天來臨學期結束,回到市區後,
他即將去一個他夢想的地方(去澳洲,烏金勵志當流浪歌手),
村長語重心長地說:「別人都說我們國家是幸福的國度,但許多人卻往往要離開,去尋求所謂的幸福。」
上面的兩段畫面,讓我反思著,
所謂的『幸福』並沒有單一的定義,
不丹人民對於自己的「幸福指數」是全球最高的,
因於不丹國王、政府官員等對幸福指數的理解是,
需包括四項基本內容:環境保護、文化推廣、經濟發展和良政,
而非盲目地著重經濟發展,只追求財富,
難怪不丹人過得安寧、快樂、幸福。
從影片中,我感受到確是如此,
在魯納納那樣資源匱乏的小村落,
他們容易知足,謙卑,對人保持感恩與尊重,
『幸福感』顯現在終於有老師來村裡教書而全村列隊歡迎;
『幸福感』顯露在孩子們珍惜著老師所發的紙而努力學習;
『幸福感』彰顯在孩子與老師們一起歌唱的歡樂中;
『幸福感』顯現在女村民對大自然獻唱歌曲的美好裡…。
這些,都讓人感受到『從心油然而生』的滿足、喜悅,
不因物質、金錢,
而來自於人與人間、人與天地間的真誠互動。
於是,我們可以停留下來,想一想,
生活在物質資源充裕,甚至慾望不斷提升的現代環境中,
屬於自己的『幸福』定義是什麼?
會不會自己的幸福定義其實是被社會價值所建構(追求功成名就、擁有好的物質生活…)?
而失去或遺忘了屬於自己的『幸福定義』?
在片尾,場景轉換到澳洲雪梨的一家餐廳,
烏金如願以償地當了流浪歌手,
在滿是喧嘩、吵雜的人聲中,
原本唱著英文流行歌曲的烏金突然停了下來,
清唱起了在魯納納學習到的「氂牛之歌」…,
我想,烏金終於體會到何謂『幸福』,
在魯納納的幸福記憶已深深地烙印在烏金的生命裡。
< 生命的相互影響與召喚 >
烏金第一天到魯納納時,
看到滿是灰塵的課桌、簡陋的臥室、蒼蠅環飛的戶外廁所,
就告訴村長說,他無法待在這樣的環境,
請村長派人帶他下山,村長沒多說什麼,只說讓嚮導休息幾天,他會再安排下山的事。
隔天一早,烏金在睡夢中就被班長的敲門聲吵醒,
可愛的小女孩彎腰鞠躬,尊敬地告訴烏金說:「老師,學校是8:30上課,現在是9:00,我們在教室等你」。
烏金睡眼惺忪地說好,換好衣服去到教室,
從認識學生的名字、未來志向,開始了他在魯納納的教學。
幾天後,村長告知烏金可以準備下山了,
烏金告訴村長說:「孩子需要我,我還是留下來好了。」
然後,烏金開始了一連串跳脫他以往『沒有教學熱情』『覺得自己不適合當老師』的樣子~~
和村民一起合作,為學生製作黑板、粉筆;
拆下自己臥室用來避寒的紙張,讓學生可以學習寫字;
請市區的朋友寄來書、白紙、籃球,甚至教孩子如何用牙膏刷牙…。
在烏金要離開學校那天,班長寫了一封信給烏金,
說道:「你是我最喜歡的老師,謝謝你的善良熱忱,為了我們還把避寒的窗紙拆了…」。
在片頭,烏金是個在教育部長官眼中漫不經心、沒教學熱忱的老師,
但在片尾,烏金卻是個學生與村民眼中敬重的好老師,
同一個人,何以有如此大的轉變?
我想是村民、學生對烏金的敬重,孩子渴切學習的眼神,
召喚出烏金身上的『熱忱』,及他身上的『良善』,
所以烏金可以如此不畏寒風地拆掉窗紙作為教學用紙、自費幫學生買教材,
這發自內心的願意,回應了村民、學生對他的敬重,
或許也召喚出烏金渴望的自我偏好。
在敘事治療、後現代的觀點中,
認為一個人的自我樣貌是在關係中所建構與彰顯,
在關係中,我們得以透過行為顯現出自己的溫柔、勇敢、執著、脆弱…,
尤其是在重要關係中,
我們的許多樣貌,得以被理解、被承接,
人在這個位置,自我價值感就得以提升,
逐漸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 生命經驗,是最好的導師 >
烏金,一個在不丹市區成長的大男孩,
懷抱著到他鄉唱歌築夢的夢想,
卻在一個被派遣到偏鄉教書的意外經驗中,
逐漸褪去物質環境對他所帶來的影響(魯納納沒有網路、電源不穩定,所以無法使用手機、無法戴上耳機沈浸在只有自己的世界),
而回歸到人與人真誠互動的連結中,
和孩子一起唱歌、向女村民學習唱氂牛之歌、和村民一起製作黑板。
在與人的連結中召喚出烏金身上對人的良善與熱忱,
也讓他的生命經歷到從沒體驗過的經驗,
『意外』成就了『幸福的美好』!
生命的困難與困境常不經意地就來到我們的眼前,
困境初來乍到時,常令我們惶恐、不知所措,
甚至陷入深度的無助、沮喪中,
經常,我們就只能在困境與挑戰中『撐著』『想辦法因應』,
這樣的身影其實已是很大的不容易!
而在走過困境後,其實『我們也已有所不同』,
也更明白了困境所要帶給我們的學習與意義!
影片初始,烏金在歷經八天前往魯納納的旅程即將結束時,
一行人來到一個祭拜處,
嚮導告訴他每一個到此地的旅人,都會獻上一塊石頭,
向天地祭拜,感謝旅程的平安,
但烏金卻不屑一顧。
影片末尾,學期結束,烏金即將離開魯納納,
又到此祭拜處時,
烏金請嚮導等一等,因他要祭拜天地,祈求旅程平安。
烏金在魯納納的經驗,
已讓他學習到『謙卑』。
如果,整個生命歷程是一個大教室,
那麼,生命經驗其實就是導師,
引領我們一路學習著生命所給予的功課,
完成一生的學習!
看見光亮心理諮商所所長 林盈君諮商心理師
@關於盈君:用著「奶茶」的稱號行走諮商江湖。喜歡陪伴人們更貼近自己,長出自己渴望的生命樣貌。也喜歡創造如圍營火般的課程氛圍,讓參與的夥伴們在溫暖的流裡,更貼近自己與彼此。
#幸福的定義
#生命的相互影響
#生命經驗是最好的導師
圖:不丹是教室劇照a Yak in the Classroom